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: 中国数据中心规模不小于美国
当前,我国数据中心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,在取得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质量提升。而从规模上来看,我国数据中心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。如何在前进的道路上实现高质量发展?日前,《人民邮电》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,而云与绿色无疑是答案中的两大关键词。中国潜力巨大
“中国的数据中心尽管增长很快,但相对美国来说总量还是比较少,而巨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,注定中国未来数据中心的机架数不会低于美国。”邬贺铨强调。
当前,我们身处一个“数据大爆炸”的时代。统计显示,人类历史上90%的数据都是在过去几年产生的,50%是在短短两年内产生的。联合国《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》显示,全球IP每秒流量1992年仅为1.16MB,但是到2022年将达到150TB,30年增长1.3亿倍。而根据《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》,全球新产生的数据量将从2018年的32.5ZB快速增长到2025年的180ZB。
中国的数据中心规模迅速扩大。近日36氪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年底,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达到315万架,其中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增长较快已超过250个,机架达到236万架,占比超过70%。
从全球数据中心的发展来看,美国数据中心机架数目前已占据全球40%的市场,其后是中国和日本,分别占8%和6%。邬贺铨认为:“中国数据中心发展比美国晚5年,但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决定了中国数据中心规模将来不会小于美国。”
云数据中心成为方向
数据中心是各种IT资源的集成中心,也是数据存储、处理和交互的中心。伴随着云计算的发展,数据中心也开始云化转型。“云数据中心,采用超融合架构,可以实现更好调度。”邬贺铨指出。
云数据中心相比传统数据中心,有着一系列的优势。首先,VPS租用,采用超融合架构,将物理分布的服务器、存储、网络等资源虚拟化为逻辑集中的巨大资源池。其次,采用容器和微服务模式,通过云计算管理平台可动态监控、调度和部署各种资源,从而按需向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。再次,基于IPv6协议,能够实现云网协同与多云融合。最后,改进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,降低管理的复杂度,提升运营维护效率,增加安全可靠性。
数据中心能耗不容忽视
“相比传统产业,数据中心作为一项ICT产品,本身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比较好的,但是数据中心的能耗还是会伴随着快速发展而较快上升,因此其自身的能耗仍不可忽视。”邬贺铨指出。
数据中心自带“绿色”基因。有资料认为,ICT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国单位GDP能耗的1/5,仅为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1/9。尤为值得注意的是,数据中心还将助力传统行业节能减排,对全社会碳达峰、碳中和的贡献都是正面的。
但是,数据中心自身能耗上升较快不容忽视。中国电子学会等编写的《中国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应用发展报告(2020)》显示,截至2019年,全国各类数据中心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0.8%~ 1%,预计到2030年达到1.5%~2%。目前,我国数据中心在能耗上的表现不一。中国数据中心工作组(ODCC)的数据显示,PUE(电能使用效率)在1.0和1.2之间的占比仅为5%,高达51.6%的数据中心PUE为1.4%~1.8%,PUE降低还有很大空间。
我国数据中心PUE降低还有很大的空间。
多措并举提高能效
“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,可以从建设和技术两方面优化,多措并举。”邬贺铨指出。
在建设方面,可以通过优化选址和充分利用绿色能源来提高能效。所谓优化选址,就是选择气候条件适宜、绿电供应充足的地区建设数据中心。此外,还可利用山洞自然冷风循环、海水制冷等。而在数据中心的园区建设上,可采用预制化装配式建筑,在建设上叠加光伏,采用综合供能、高效制冷、余热循环利用等措施。
在技术方面,虚拟主机,数据中心提升能效其实大有可为。例如,通过优化数据存入与读出的体系架构与机制,实现上级可调用下级数据,但不必将下级数据库数据再复制存储至上级数据中心,从而避免了重复存储带来的巨大浪费。
数据预处理可以仅存储有效数据并提升数据利用率。当前,数据预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数据存储与利用率低。有资料认为,当前企业的数据仅有不到2%被保存。而保存下来的数据,由于技术与流动性的问题,只有10%的数据能得到分析。通过数据清洗与标注提升存储数据的质量,可以减少无效数据的存储。数据清洗是对数据进行一致性检查,处理无效值和缺失值,从而大大减少数据的存储量。数据标注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标注、标框标注、区域标注、描点标注等,也能够减少存储量。不过,“目前数据的预处理70%的工作量还是主要依靠人工完成,因此数据中心目前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。”邬贺铨特别指出。
页:
[1]